脑卒中,常被我们俗称为“中风”。想象一下,大脑里的血管突然出了问题,可能是痉挛、堵住或者破裂,这就像大脑突然遭遇了“电力故障”,导致部分功能失灵,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这种情况一旦持续超过24小时,就是脑卒中了。
一、脑卒中,为何会找上你?
内在原因:
血管老化变硬,就像水管用久了会生锈一样,高血压、糖尿病等都会让血管变得不那么“顺畅”。
有些人天生血管就长得不太对,比如颅内动脉瘤,就像血管上鼓了个小包,随时可能破。
代谢问题,比如糖尿病、高血脂,这些都会让血液变得“粘稠”,更容易堵血管。
外伤、中毒、脑瘤等,也可能让血管受伤。
心脏有问题,或者血压忽高忽低,也会影响大脑血管的健康。
外在原因:
天气变冷,血管会收缩,就像人冷了会缩脖子一样,这时候血管更容易出问题。
蹲久了突然站起来,可能会头晕,这就是体位性低血压,也可能引发脑卒中。
过度紧张、疲惫,身体吃不消,大脑血管也可能跟着“罢工”。
吸烟、喝酒太多,这些坏习惯都会让血管受伤。
二、脑卒中,你是哪种类型?
缺血性脑卒中: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人,特别是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的。一开始可能只是手脚麻木、说话不利索,严重的可能会偏瘫、昏迷。
出血性脑卒中:50-70岁的人容易得,多有高血压病史。有的发病前没预兆,有的会头疼、肢体麻木,严重的会血压飙升、意识不清。
三、小中风,大警告!
脑卒中发生前,可能会有一两次“小中风”,别忽视这些警告信号:
突然意识不清或抽搐
脸麻、嘴歪
说话不清楚,或听不懂别人说话
眼睛总往一边看
手脚无力、麻木
四、脑卒中后,生活可能变了样
运动不便:手脚可能动不了,或者动起来很费劲。
感觉失灵:摸东西没感觉,冷热分不清。
记性变差:事情记不住,学习、逻辑思考都变难。
说话、吃饭都费劲:可能说不出话,或吃东西容易呛。
日常生活受影响:穿衣、洗漱这些简单事都可能做不了。
五、脑卒中,怎么治疗?
康复治疗很重要:
急性期:要摆好体位,防止关节僵硬;活动活动患肢,让肌肉别萎缩;应用Brunnstrom技术改善软瘫。
恢复期:先抑制痉挛,然后练习翻身、坐、站;再练平衡、走路、上下台阶;最后练室内室外走路,用助行架、轮椅等。
关节活动度、上肢功能都要练:比如插木棒、拧水龙头、捡豆子等。
日常生活也要练:穿衣、吃饭、洗漱,还有做家务。
还有物理因子治疗、传统疗法如针灸、推拿等,都能帮忙恢复。
六、预防脑卒中,从现在做起!
心情好,身体才好。
吃得清淡点,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油腻、甜的、咸的。
动起来,健走、慢跑、游泳都挺好。
戒烟戒酒,别熬夜。
定期体检,特别是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的人。
突发中风,记住这样急救:
脑卒中虽然可怕,但只要我们了解它、预防它、及时治疗它,就能减少它对我们健康的威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