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骨质疏松呢?
骨质疏松,简单来说,就是一种让骨头变得脆弱、容易骨折的病。当我们的骨量减少,骨头的微结构被破坏时,就会发生这种病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,如果骨密度比年轻成人平均值低了很多(2.5个标准差或更多),那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了。这个病在全球都很常见,特别是老年女性更容易得。
骨质疏松是怎么来的?
原因有很多,比如:
年纪大了,骨头自然会变脆;
女性绝经后,激素水平变化也会影响骨头;
体重太轻,或者家里有骨质疏松的病史;
长期用某些药,比如皮质类固醇;
生活习惯不好,比如吸烟、喝酒太多;
营养不够,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吃得太少。
骨头是怎么变脆的?
我们的骨头其实一直在“新旧替换”,就像建筑工地一样,有成骨细胞在造新骨头,也有破骨细胞在拆旧骨头。正常情况下,它们工作得很和谐,但骨质疏松时,拆旧的速度就超过了造新的,骨头就变得疏松、脆弱了。
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骨质疏松?
医生会用几种方法来检查:
X光检查:
X光能够提供骨骼结构的直观图像,帮助医生识别明显的骨折或骨质减少迹象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X光对于骨质疏松的早期变化并不敏感,骨质丢失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在X光片上显现出来。
骨密度测量(BMD):
这是一种较为精确的诊断方法,通过测量特定骨骼区域的骨矿物质含量来评估骨密度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,如果骨密度测量结果低于正常年轻成人平均值2.5个标准差以上,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。髋部和脊柱的骨密度测量是评估骨质疏松风险的重要指标。
定量CT(QCT):
定量CT能够测量脊柱和髋部的体积骨密度,并能分别分析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情况。这种方法对临床研究非常有帮助,也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,因为它能够观察到较大的变化。
血液和尿液检测:
通过血液检测,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钙、磷和维生素D水平,这些都是骨骼健康的关键指标。低维生素D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高风险相关联。
尿液检测则可以测量钙的排泄量,高钙尿症可能是骨质流失的一个信号。此外,尿液中的骨代谢标志物也可以反映骨吸收的速率,为医生提供关于骨质疏松进展的直接证据。
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?
疼痛:腰背痛、关节痛,疼痛还可能沿着脊柱扩散;
驼背:脊柱前倾,背越来越弯;
身高变矮:每个椎体都短了一点,身高就矮了3-6厘米;
骨折:这是最严重的后果,特别是髋部、胸腰椎等地方。骨折后长期卧床还会带来各种并发症,如肺部感染、褥疮、血栓等,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。
怎么预防骨质疏松?
吃得好: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,比如牛奶、绿叶蔬菜、鱼等;保证每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,特别是老年人,需要更多的钙和维生素D。
动得多:定期做负重运动,如快走、跑步、力量训练等,这些运动能够刺激骨骼生长,增强骨密度;
戒烟限酒:吸烟会降低骨密度,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;而过量饮酒也会影响骨骼健康,所以要戒烟限酒;
防跌倒:保持良好的姿势,小心别跌倒,特别是老年人,跌倒容易导致骨折。
得了骨质疏松怎么办?
药物治疗:
医生可能会开双膦酸盐类药物,如阿仑膦酸钠、利塞膦酸钠等,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,减少骨吸收,从而增加骨密度。
对于极高骨折风险的患者,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地舒单抗,它提供更有效的骨质疏松治疗。
特立帕肽是一种甲状旁腺素类似物,可以刺激骨形成,适用于高风险的骨质疏松症患者,但18岁以下的青少年禁止使用。
雷洛昔芬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,可以降低椎体骨折的风险。
营养治疗:
钙和维生素D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,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。建议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,如牛奶、豆制品、绿叶蔬菜、鱼类等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。如果饮食摄入不足,可以考虑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剂。
物理治疗:
物理治疗作为非侵入性手段,无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,对长期管理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。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体外冲击波、脉冲电磁场和紫外线治疗等。这些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骨密度并增强骨强度,缓解骨质疏松带来的疼痛和不适。
运动疗法:
运动疗法侧重于通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来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力量,改善平衡能力,减少跌倒的风险。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,可以增强心肺功能,促进骨骼健康。力量训练如举重、深蹲等,可以刺激骨骼生长,增强骨质。平衡训练如太极拳、瑜伽等,可以提高身体协调性,减少跌倒的风险。
骨质疏松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需要药物、营养、物理治疗和运动等多方面配合。大家要和医生一起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,定期监测骨密度和病情变化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同时,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,积极面对骨质疏松的挑战,让骨头更健康!